當下新媒體發展正值熱潮。11月27日下午,黨委宣傳部在中區圖書館召開了校園新媒體發展座談會,來自全校相關部門、學院和學生組織的30余名師生參加了座談會,校黨委書記李海紅出席了本次活動。
座談會以下午茶的形式召開,師生們在溫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了交流。宣傳部副部長孟憲國簡要介紹了國內新媒體發展的基本情況,以及目前我校新媒體的應用情況。孟憲國介紹說,新媒體在廣義上是指區別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外的新興數字媒體,而在狹義上就是指目前比較流行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微博出現于2009年8月,微信公眾號則出現于2012年8月,特別是微信公眾號的出現,使“自媒體”這個名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我校在新媒體的研究和應用方面緊跟時代步伐。2013年3月,學生工作部(處)率先建立了我校第一個微信公眾號“齊大學子之聲”,目前已經有關注者一萬八千多人,在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更早建立的“齊齊哈爾大學廣播電臺”微博,現在擁有粉絲超過四萬人,在全國高校的校園廣播中名列前茅。
2014年是國內新媒體的蓬勃發展階段,我校一些部門和學院也相繼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截至目前,我校除了黨委宣傳部建立的具有官方性質的“齊齊哈爾大學”微博和“齊大頭條”微信公眾號外,還有18個其他單位和學生組織建立的公眾號。
座談會上,各單位的老師和同學分別介紹了自己單位公眾號的基本情況,以及取得的經驗和面臨的問題。學生工作部(處)的林浩老師介紹說,“齊大學子之聲”現在關注量很大,每天同學們通過平臺發過來的消息非常多,最多的時候一天超過了一千條,現在僅靠一兩個人的力量很難應對了,急需探索出一種新的管理運作模式。

相對于“齊大學子之聲”的“大又全”來說,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的“齊大戲文”則顯得“小而美”。李慧軍老師介紹說,“齊大戲文”現在的關注量只有300多,屬于“小眾”類的公眾號,主要是宣傳報道專業實踐活動,發表老師和學生的原創作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鍛煉學生的策劃與新聞采寫編輯能力,訂閱者基本都是本專業的師生。
校團委副書記遲生茂介紹了校級學生組織開設的公眾號,其中“齊大青年”的關注量也很高,達到了一萬四千人。還有“齊大學生會”、“齊大社聯”、“齊大創聯”等公眾號也比較活躍。
就業指導處的戈兆君老師介紹了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就業指導和發布就業信息方面的情況。
研究生部的同學表示,我們的公眾號剛剛建立,今天學校舉辦這個新媒體座談會,對我們來說太及時了,我們一定要多多學習大家的成功經驗。
來自經濟與管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師生也介紹了自己學院在新媒體應用方面的情況。
圖書館的王雪老師剛剛接手“齊大圖書館”公眾號的時間不長,她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利用新媒體創新圖書館的服務工作。
座談會上還穿插了一個小節目,來自歷史系12級的王曉偉同學給大家普及了一下關于茶的知識,她現在已經考取了國家級的茶藝師證書,她還不失時機地為自己專業開設的“齊大歷史”公眾號做了一次廣告宣傳,引發在場師生的一片笑聲。
黨委宣傳部部長王曉梅在座談會上說了自己關于新媒體方面的看法。她肯定了校內各單位在新媒體探索和應用方面取得的成績,同時對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提出三個要求,一是注意新聞類消息的時效性;二是老師要參與指導,文章發布前老師要負責審稿;三是每個平臺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雷同,避免千篇一面。王曉梅說,學校正在制定關于校園新媒體管理方面的規范,用制度來促進新媒體的健康發展。
校黨委書記李海紅在最后總結時指出,我們學校的師生在新媒體創新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我們一直在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大家都做了很好的嘗試,希望各單位總結經驗,充分利用好新媒體,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實現更大的突破。他表示,他會關注校園中的每一個公眾號,在第一時間為大家點贊!
下午茶活動進行了兩個小時,活動結束時,李海紅還把自己新近出版的《遇見旦增》一書贈送給了在場的師生。各位“小編”們紛紛表示收獲很大,信心滿滿,一定要把自己的公眾號辦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