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綱領性文件,是指導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是我校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
為深刻領會全會精神,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學校成立了“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于11月25日—12月9日,在全校范圍內集中開展全會精神專題宣講活動。
11月25日,齊齊哈爾大學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首次宣講活動在中主階梯401教室舉行,校宣講團成員、黨委副書記蓋元臣教授作了題為《五大發展理念的歷史邏輯與現實意義》的專題報告。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部和機關各部門的全體教職員工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校組織員辦公室主任兼機關黨委書記陳志強同志主持。
報告會上,校黨委副書記蓋元臣教授指出,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并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科學謀劃了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蓋元臣教授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建議》的最大思想亮點,是貫穿《建議》全篇的一條思想紅線,也是《建議》謀篇布局的鮮明邏輯線索。五大發展理念并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這五大發展理念的逐步醞釀和明確提出,得益于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一以貫之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執政期間對五大發展理念都有一定的論述,這些論述形成了五大發展理念的雛形。習近平同志在借鑒前幾任領導集體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經濟社會重大特點,對發展有了新的認識,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使發展理論有了新的突破。
蓋元臣教授強調,歷史將會強有力地證明十八屆五中全會對于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他希望全校教職工,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認真學習、研究、貫徹全會精神,要明確歷史使命、重要任務、重大舉措,要緊密圍繞高水平大學建設、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勇于擔當、勇于創新、努力作為,為新時期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陳志強同志對此次宣講活動作了總結。他強調要以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斷引向深入,做好本職工作,主動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為我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